开局明末当太子(江湖烟雨秀小说)免费阅读

渐渐初升的朝日穿透厚重的薄雾,似乎减轻了些许厚重的阴霾,带着些许温暖的阳光洒在了朱慈烺的身影上,他脸上带着几分坚定之色,毫无畏惧地站在了天子和群臣的面前。

广场上的勋贵以及文武百官们顿时有些骚动,之前京城高官当中,似乎隐隐约约流传着太子晕倒的消息,很多人都忧心不已,如今见到太子似乎并无大碍,顿时放心了许多,只是对于太子此时的举动,绝大部分人有些不理解。

很显然,对于六镇总兵的处理绝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朝廷上的聪明人大都知道这里面牵涉到的干系甚大,不敢贸然开口,因此从当前的局势来看,天子同清流之间的矛盾绝对不会就这么和平解决,或许还会牵涉到更多的人。

崇祯皇帝此时也略微带着些许复杂的眼神望着朱慈烺,对于朱慈烺的这一步,他心中既有一些欣慰可是也带着些许失望,欣慰是因为他认为朱慈烺能够在百官的注视下,有勇气踏出这一步实在不容易,而失望则是因为他同样认为,朱慈烺不应该在这件事上开口,到时候如果言辞不妥,反而会有损太子威仪。

不过崇祯终究不想打击朱慈烺的信心,他轻轻抬起手来,道:“皇儿若是有话,那就直说吧。”

朱慈烺在心里轻轻舒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问题不是崇祯会发火,而是崇祯根本不给他这个说话的机会——毕竟他虽然现在可以参加朝会,但是崇祯更多的意思是让他只带个耳朵,不要带嘴巴。

“启禀父皇,儿臣原本以为国家大事,自有父皇和百官处置,儿臣眼下还没到开口的时候。”

朱慈烺这番话使得崇祯在微微点头,只是此时崇祯也有些奇怪,既然太子懂得这个道理,那么眼下又为什么要开口呢?

台阶下的大臣们也都纷纷这么想,所有人都安安静静地站着,等待着朱慈烺说出自己的原因,就连陈新甲此时也竖起了耳朵,准备用心听朱慈烺的理由。

朱慈烺环视了所有人一圈,脸上带着十分认真,道:“儿臣之所以开口,实在是不愿见到父皇英名为人所辱.......”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却是转过身子来,对御史郝晋高声道:“今日若是让我父皇不分青红皂白杀了其余总兵,乃君臣相残之道,岂不是自毁我大明江山?!天下人会如何看待父皇的一世英名?!此等亲者痛仇者快之事,我大明决不允许!”

听到这话,郝晋的瞳孔微微一缩,他连忙拱手道:“太子殿下,臣绝无自毁我大明江山之意。只是松锦之战乃我大明关外决战,对于其中涉罪之人,岂能轻易放过?就不说别的,那个吴三桂可是跟着王朴一起跑进杏山的!”

朱慈烺却是冷笑一声,道:“吴三桂孝闻九边,勇冠三军,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先前之败,虽有过错,可岂能轻易一杀了之?杀人倒是简单,可是郝御史能否教我,派谁去统领残余的三万关宁军?谁去守御宁远?”

说起来,为此时的吴三桂说话,朱慈烺心里并没有太多的过意不去,毕竟此人毕竟在此时还不能算汉奸。

郝晋顿时一窒,他感觉自己似乎被朱慈烺给绕进去了,当下便梗着脖子道:“可如果像临阵脱逃的罪过都不处置,臣实在不知.......将来还能处置谁了!”

朱慈烺却是一整容颜,对着崇祯皇帝道:“启禀父皇,六镇总兵溃逃本是不应赦免的罪过,可是念在国家用人之际,不如只诛首恶王朴,其余人等各自贬秩,充为事官,以待后续观察,若是再敢有犯,一并处置就是。”

崇祯皇帝不由得微微点头,沉声道:“松锦之战,乃我朝第一大败,可是败也要败出教训来!为首之恶自当严厉处置,可是不能一味杀光前线将佐,若是如此,天下人只怕要笑话朕迂腐至极!这件事就这样处置吧。”

“是,陛下。”

群臣纷纷点头应是,就连御史郝晋也只能干巴巴地应了,不过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十分短暂地在朱慈烺身上停留过片刻,在大臣们看来,朱慈烺今天的表现似乎着实有些过于出众了。

如果说事前有人教授,可是却浑然看不出刻意的样子,反而朱慈烺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一种大方自信的气质,这可不是在宫里能培养得出来的,大家伙尽管心中生疑,可是谁也不敢多言,只得退了。

.......

早朝结束之后,崇祯很快便返回了东暖阁,然后他便派王承恩将朱慈烺也叫了过来,很显然朱慈烺在朝会上的举动让他也有些生疑。

“这些话都是谁教你说的?”

“启禀父皇,这些话都是儿臣自己悟出来的。”

朱慈烺回答得十分干脆利落,像这种没法解释的问题,他只能往自己的天才上靠。

不过好在有了前番太祖托梦的铺垫,崇祯对于朱慈烺身上发生的变化并没有太过于怀疑,他似乎也认可了朱慈烺的说法,缓缓道:“朕让你去上朝,原本是希望你能够从大臣们的言语中能够掌握到一些要义,没想到你比朕以为的还要聪明,竟然只是从三言两语中,就窥破了对方的真实目的。”

说到这里,崇祯不等朱慈烺自谦,便继续道:“实际上这也是朕准备教你的,眼下我大明文武百官看似忠心耿耿,朕昔日也未尝不用,只是时间久了才知晓,他们忠心耿耿的表面,其实藏着自己的私心,或荐剡市恩,或救解任德,这些人从来都不会为朕和这个天下真切考虑。如今唯有内官,尚算忠心,勉强尚可一用。”

朱慈烺心中一动,根据他前世对于明末的了解,还真没觉得崇祯在说假话,因为刚刚继任的时候,崇祯可是真真切切地相信文武百官们,还因为魏忠贤的事情对宦官多有远离,刚刚继位的时候,就将边镇的宦官们全部撤离。

当时的崇祯皇帝作为一个政治小白,天真的认为大明朝的所有破事还真是因为误用宦官的缘故,结果真当宦官们都撤回到内廷以后,文武百官之间党同伐异,天下的局势却反而开始进一步恶化起来,导致崇祯对百官也失去了信任。

在交过无数学费之后,崇祯终于回过味来,又不得不重新重用宦官,将他们继续派到了边镇去作为耳目,而且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在崇祯六年还专门晓谕兵部:“流贼蔓延,各路兵将云集,一切功罪勤惰,应有监纪。特命内中军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与山西内中军陈茂霖,会同各抚道,分入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邓玘军中,监纪功过,督催粮草。”

朱慈烺在心中暗自叹道,崇祯皇帝其实一开始根本没有明白过来,所谓的阉党从来都是保皇党啊!他们只能依附皇帝才能获得权力,而且只要皇帝不信任他们,一纸诏书就能取其性命,简直是太好用的工具人了。

当然,工具人也有自己的私欲,用不好了也会对皇权造成负面影响,可是皇帝要做的不是废黜,而是要把握好这个度,若是官员们不老实了,就放出太监们咬一通,若是太监们揽权了,皇帝就打击一批,通过这种异论相搅的方式,才能将权柄牢牢地掌握在手里。

而崇祯却由着自己的性子,在天平两边来回走极端,要么彻底干掉手里的工具人,要么就让工具人们完全代替那些做事的人,这才导致天下变得越来越混乱,也就是说大明问题发展到这个地步,崇祯虽然不是本质原因,可是也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文武百官可信却不可尽信,内官虽然可用却不可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