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明:木匠皇帝》朱安 朱由校完整版免费阅读

没等朱安说话又一个人出来说道:“皇上不可!户部如今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钱粮了,如果各地多有灾情,尤其是西北,更是有大旱的迹象,而辽东军费连年增加,要是再募新兵,朝廷只能再次加税。”

朱安点了点头,继续道:“百姓已经很苦了。不到万不得已,朕又怎么忍心加税。新军暂不讨论,还是先说说军制的问题。”

“太祖所立卫所,只能养兵,而不利于强兵。目前全国各地卫所兵马加起来足有300多万,但实际上恐怕连100万都没有了,就算这剩余的也大多是弱兵,根本不堪一战。所以现在的关键是加强卫所,加强卫所不是要发饷银给他们,而是要摸清状况,重新整合。”还有些话朱安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他心里想的是,剔除那些卫所的军头蛀虫,只怕不仅不需要增加军饷,说不定还能给朝廷带来一大笔外快。

说到这里朱安感觉话题有点跑偏又把转回到熊廷弼的身上:“辽东的问题涉及到统兵将帅和文官的权责不清,军队里兵员素质低下,军头林立,普通士兵缺少晋升机会。说到底,朝廷除了依靠统兵将领,又以文制武,没有其他任何手段约束军队。这才是有人弹劾熊廷弼的原因。”

“皇上鞭辟入里,臣等佩服。但不知可有解决的办法。”有人出列问道。

“能不能可行还不确定,但可以试试,朕的意思,在军队内部层层设立文官,地位等同各级将领。这些人负责教导士兵读书识字,告诉他们忠君爱国、守护乡梓的道理,还可以向朝廷传递军情以及军队情况。”朱安的学问没有孙承宗高,军事思想陈述起来有些词不达意,但他说这些只是看看朝廷风向,倒也没什么问题。

“如此一来,所派文官将难以计数,朝廷根本派不出来。”有人说道。

“不需要都是进士嘛,秀才童生也是可以的。”

“这······”

朱安制止快要吵起来的群臣,当机立断道:“这事由兵部牵头,先商量着看看,尽快拿出一个具体的办法。”

“臣等遵旨!”兵部的官员看起来是最高兴的,如果可行,这些文官将归兵部直管,他们的权威将大大加强。

上完了朝,还得回去看奏折,朱安觉得,皇帝这工作比当老师还累。虽然暂时解了熊廷弼的围,但他知道这事还没过去,毕竟他只是转移了方向,但熊廷弼有没有问题还是很难认定的。

回头对王安道:“你回去做事吧,顺便把曹化淳叫来。”

曹化淳已经被提为秉笔太监,提督东厂了,朱安身边现在有四个大太监围着他转,王安和曹化淳两个正直又有能力掌握大权,魏忠贤和王体乾两个也有能力,但是私心比较重的,也带在身边伺候。

有时候朱安也觉得还是魏忠贤王体乾这类人用着舒服,毕竟人都喜欢被拍马屁的,尤其是马屁水平高,又能察言观色的,这种人最得上位者欢心了。

把司礼监交给王安,又有曹化淳提督东厂,朱安基本上比较放心,王安还算忠心,学问也不错,再加上他现在没有不上朝,也不怕欺上瞒下。渐渐地也就懒得看奏折了,交代王安急事要事汇报一下,基本都是由着王安批红了,反正内阁会先票拟,方从哲的内阁还是很能干的。

一段时间适应下来,朱安也有了大概的执政思路,今天抛出的军制改革,就是一个引子。累了好多天了,朱安也想放松一下,转头对身边的魏忠贤道:“去把朕的木匠活搬到乾清宫来。”

魏忠贤心里一喜,答道:“奴婢遵旨。”他还以为朱由校转性了呢,还喜欢做木匠就好。

看着魏忠贤面带喜色的离去,朱安也不理他,他现在的脑子很奇特,朱由校的一些想法和感情依旧存在,比如木匠活,比如对身边人的感情,还有他重建三大殿的宏伟目标,但他的的确确已经是朱安了。

想起三大殿,朱安又是头疼,这三座大殿可以说是国家的象征,只可惜已经荒废几十年了,这个锅本来应该是万历背的,但现在却落在朱由校头上了。

等了一会,曹化淳匆匆赶了过来,不等他行礼,朱安直接问道:“东厂整顿的怎么样了?”

“奴婢基本理清头绪了,处理了几个人,现在可以一用。”曹化淳禀报道。

“嗯,你现在去查一查弹劾熊廷弼的那几个御史,看看他们到底因为什么,还有他们自身有没有问题也给我查清楚。注意约束手下不要动用暴力。”朱安吩咐道。

“奴婢遵旨。”曹化淳行礼告退。

对那几个弹劾熊廷弼的御史,朱安本能地觉得有问题,因为没有把魏忠贤放出来,他又把大权赋予内阁,而内阁又是廷推出来的,只要是大多数大臣认同的,他基本没反对过。要说这种制度还是很先进的,基本可以保证内阁能够服众。

他本以为朝廷应该是比较平稳的,虽说贪腐情况肯定严重,但他以为明末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加上还有建奴,而原本历史上出现的阉党已经不会有了。

原本解决这件事应该很简单,把这几个御史罚一下就行了,但他不愿意给人留下皇帝不愿意听取大臣意见的印象,所以要抓住这些人的把柄,这样处理起来群臣才能心服口服。

如果这些人确实一心为公,那么也可以把他们调到合适的岗位,明朝人事任命也是一笔糊涂账,有些大臣的履历实在是丰富多彩,礼部的人可以到兵部任职,户部的可以到工部任职,反正各部门都可以跳来跳去,只要有人举荐就有机会。

问题是很多被举荐的确实有才能,比如熊廷弼,原本居然是个御史,朱安都被搞糊涂了。

在乾清宫等着魏忠贤,王安又匆匆跑来拿着一本奏折递过来禀报道:“皇上,礼部奏请皇上下旨选秀。”

“朕才15岁,选什么秀?”朱安本能的排斥,关键是现在银子紧张啊。

“皇上,选秀这事不是一时半会能好的,现在开始,等摸清情况,一层层筛选下来,也到了明年了,那时候皇上16岁,正好是大婚的年龄。”王安解释到。

16岁大婚,朱安想想都可怕,这还是初中生啊,就要生儿育女了,整天混在女人堆里,难怪皇帝都短命,想想还是推辞道:“再过几年吧。”

“是。”王安已经尽到了劝告的本分,也就不再多说。转而说起另外的事情,“皇上,如今郑太妃和李选侍被禁足,不知宫务交由谁来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