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抓了长孙皇后(苏玉小说)免费阅读

上下五千年,强汉盛唐,后世国君无不倾羡之。

但贞观年间,李二其实很苦。

贞观元年春,先是河北大旱,到了夏天,山东诸州也大旱;

紧随大旱之后,关中之地霖雨成涝,而关外则是蝗灾;

还没缓过劲来,冬天又是雪灾。

刚刚登基一年,就接连的天灾,莫说朝臣乡野,连李世民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天谴。

“苏公子为何说这天灾也是机会?”

长孙皇后急切地问道,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

“天灾不可改变,但是我们人可以改变。水旱雪灾,三灾相连,对于李二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有道是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苏玉娓娓道来,不急不慢。

李二?

长孙皇后眉头微皱,嘴角抽抽。

即便是长孙皇后自己,也称李世民为二郎,从未敢叫他李二。

这个苏玉...

也罢,或许他是神仙也未可知。

“如何把危转化为机呢?”

皇后最想知道这个。

苏玉招招手,雪姬跪在地上捏脚。

上官云心中暗道:皇后娘娘正襟危坐,苏玉却让丫鬟捏脚,成何体统。

皇后却无暇在意这些。

“如今都说天灾是因为李二夺了李建成的皇位,还逼着太上皇李渊退位。”

“但是如果战胜了天灾,那就可以收拢民心,证明自己的才干。要知道,天灾之年是皇帝收拢民心的绝佳机会。而且...”

苏玉嘿嘿坏笑,莫测高深。

“而且?”

皇后都要急死了,总是被苏玉吊胃口。

“而且,还可以趁此机会打压世家豪族。”

苏玉坏笑道。

“那如何收拢民心,如何打压世家豪族呢?”

皇后问道。

苏玉突然停下来不说了。

“孙大娘,你不过是个商人,为何对国政之事如此感兴趣?”

商人是绝对不可以参与国政的,否则就是官商勾结。

她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做官,因为士农工商,商户属于贱籍,无法入仕。

皇后慌忙解释:“我们做生意的,如果不关心朝政,怕是要亏死。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未雨绸缪,好比如果知道天要下雨,我先囤积伞,岂不是倍增的利润。苏公子若是告诉我日后朝政会如何,我也好赚点小钱。”

这个解释说得通。

“其实简单,第一个:兴修水利,关中平原有三大河流渭河,泾河,北洛河。这些地方的水利设施从秦国以来一直在修建,但是自从东汉以后,逐渐荒废,特别是三国魏晋之后,加上隋末动乱,基本是废掉的。好比今年,若是有兴修的水利设施,秋洪可以蓄水,水灾不会这么严重。而且,明年春夏还有干旱,后年、大后年,还有旱灾,到时候可以开闸放水灌溉。”

皇后震惊,居然要连续干旱四年?

“今年冬季大雪,明年初春解冻,如果兴修水利及时,还可以蓄一波水,勉强应对明年的夏季干旱。至于秋天,还有洪灾。可在夏季干旱时疏浚河道,让洪水入黄河,洪灾也不打紧。”

皇后惊叹,此人能算天机?

其实苏玉并非神机妙算能看天象。

即便是现代社会,天气预报也是很不准确的。

就连明天的刮风下雨都说不准,更别说几年以后天气如何。

只因为他学过古代历史,看过贞观年间的水旱灾害记载。

“这是一个长远之策。若是兴修好了水利设施,往后几年,虽然天气不好,但是不会成为灾害。那时候百姓自然称颂李二是一个好皇帝。老百姓嘛,最重要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有饭吃有衣穿,其实谁当皇帝他们根本不在乎。”

苏玉说道。

雪姬乖巧地拿起一片西瓜,喂给苏玉吃。

长孙皇后感觉自己的三观被颠覆了。

苏玉所说的话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句句话都非常震撼人心,但是又合情合理。

改朝换代那么多,谁让老百姓过得好,他们就支持谁,根本不在乎怎么得到皇位的。

“那当务之急呢?刚才您说可以趁机打压豪门世族,如何做?”

皇后问道。

她身为皇后,既要顾长远,也要顾眼前,总不能让老百姓没饭吃,冻死饿死。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兴修水利的事情不能等,否则拖到开春,来不及蓄水,夏季大旱,秋天又是洪灾,李二岂不是完蛋。所以要现在开始修建水库。”

长孙皇后愣住了。

刚才的话都很合理,可是这一句话完全不像是一个神仙该说的话。

因为现在大雪天兴修水利太不合理。

“可是苏公子,如今雪灾,百姓饥馑,国库空虚,此时大兴徭役,岂非背道而驰?”

在关中三大河流兴修水利,这可是大工程。

如今关中百姓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这个时候如果再修水利,岂不是暴君行为。

皇后实在不懂苏玉是怎么想的。

苏玉微微笑道:“孙大娘,这做生意搞买卖,你是内行,可若是说治国理政,你是外行。”

上官云正在喝茶,茶叶泡在水中,一层琥珀色,入口微涩,入喉却清甜,刚才的油腻顿消。

这是何等的仙品,居然如此神奇。

上官云一口闷了绿茶,像喝酒一般。

就在此时,听到苏玉说皇后治国理政外行,一口茶呛在喉咙里。

其他不说,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从小接触政治。

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后宫内政都是长孙皇后在打理。

就连李世民都佩服她在政治上的见解,苏玉却说她是外行不懂国政。

“还请苏公子赐教。”

皇后有点乐了,居然有人说她不懂国政。

“来,我给您说说。您觉得不适合兴修水利的三大原因:雪灾、百姓没饭吃、国库没粮。对不?”

苏玉拿出一把扇子,缓缓扇着。

外面风雪连天,里面却温暖如夏,苏玉吃了火锅,微微感觉有点燥热。

等下让雪姬服侍一番才行。

“没错,这三个原因都是致命的,无法克服的困难。此时应当与民生息,不可妄谈土木水利之事。”

长孙皇后颇读历史书籍,在历史上,遇到大灾之年,通行的做法就是与民生息,不兴徭役。

苏玉哈哈笑道:“此乃乡野匹夫之谈,泛泛之论,不足以谋天下。”

皇后惊奇,古人的通行做法居然是乡野匹夫之谈?

“敢问苏公子高论?”

苏玉起身说道:“若我是李二...”

上官云震惊,此人是疯了吗?

他竟敢自比皇上,此贼可杀。

上官云就想拔刀,皇后目视之。

上官云默默收手。

“若你是皇上,你会如何?”

皇后其实也在压着怒火听,若不是苏玉方才的举动好似神仙一般,此时定然将苏玉拿下。

自比当朝皇帝,这就是谋反。

特别是...他是李世民,那我岂不是他的女人,岂有此理。

“若我是李二,我当征调这些灾民,给他们吃饱饭,修水利。你想想,如果一味地赈济灾民给饭吃,毫无意义,不产生价值。但是,如果我以工代赈,既可以救活这些灾民,又可以在冬天把水利设施修好,待到明年开春,雪化开,水库可以蓄水。那么,今冬的雪灾就是瑞雪兆丰年。”

苏玉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震撼了皇后。

以工代赈?

此子,治国之鬼才!

这番言论,是长孙皇后从未听说过的治国妙谈。

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智囊,也从未说出如此稀奇的旷世之论。

可长孙皇后毕竟是深谙治国之道,这朝廷内有几两银子几粒米,她心里门清。

以工代赈的治国之策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粮食。

若是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朝廷根本没有粮食了。

含嘉仓和洛口仓马上就要见底了。

天下最大的地主李世民,也没有余粮了。

“苏公子所言的确是旷世之论,可是...我在长安做粮食生意,这朝廷如今可真是没有一点粮食了。这绝非李...李二哭穷。”

皇后也跟称呼李世民为李二。

上官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才多久的功夫,苏玉居然把皇后给同化了。

“孙大娘所言又差矣。”

苏玉呵呵笑道。

“如何又差了?”

长孙皇后这次不认怂,她是皇后,朝廷的账目她全部看过,朝廷上下的确是没有粮食了。

而且,去年颉利可汗趁火打劫,国库的金银财宝全部给了颉利求和,国库是空的。

“请问孙大娘,李二何许人也?”

“自然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

苏玉听完后嘿嘿冷笑,只是不说话。

皇后惊讶:“苏公子,难道我说错了?”

“不,你说得没错,说的很对。既然李二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那我请问,是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苏玉微微笑道。

“当然是,自周武王一统天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当受我汉人天子号令,敢有不从,当征伐灭国。”

长孙皇后说起来,气势霸道恢弘,不愧是开国皇后,跟着李世民打过仗的女人。

“那请问孙大娘,既然李二是天下之主,那么这天下的粮食难道不是李二的吗?”

苏玉微微笑道。

“自然是,不过如今天下都没有粮食了。即便是扬州一带,也开始缺粮。”

皇后说道。

因为东晋在建邺一带建立国都,所以苏杭那一片在隋唐时期成了鱼米之乡。

中原的稻米依赖那边的供应。

自从秋洪以后,朝廷几次从苏杭征调粮米,已经无法再征了。

而关中华北中原一带,都受到了旱灾洪灾影响,没有粮食。

可以说,天下已经没有粮食了。

“孙大娘,要不我怎么说您只是一个商人,不懂国政。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苏玉笑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天下有几粒米,我还不清楚。”

皇后正襟危坐,决然否认。

“关中大户人家,包括中原和冀州、幽州一带,这些地方是豪门大族聚集之地,他们自从东汉末年开始,自己建立坞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农民,这些人自己建立粮仓。一般的百姓因为隋末战乱,没有粮食,而他们不服兵役,不交粮纳税,仓中肯定有粮食,只是藏得严实罢了。若说天灾,也是今年才开始,往年虽有水旱,但是不算严重,他们怎会没有粮食。”

“这些人不过是在观望,看看李二能不能保住皇位。若是能稳住皇位,他们就会把粮食拿出来借给朝廷,或者卖给朝廷,换取高官厚禄。若是李二稳不住,他们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还有,李建成的余党还在,隋朝的余孽也在突厥。这些人都是骑墙派。”

“所以说,想要粮食,跟他们要就是。至于手段嘛,还用我说吗?李二手下一帮子从瓦岗寨下来的土匪,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的勾当,程咬金他们熟。若是文明点,用粮食换官职,明码标价。为了百姓的口粮卖官鬻爵,没有人会骂李二的。”

“须知事在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苏玉一口气说了许多,长孙皇后听得目瞪口呆。

这...

为何朝中大臣从未说过?

“这些大臣整日想法子,就是不说这档子事情。”

皇后很生气,这群酒囊饭袋。

“孙大娘,那群大臣就有世家豪门,他们自己囤积了粮食,难道还会告诉您老人家?”

苏玉摇头哂笑。

长孙皇后恍然大悟,如同拨云见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整日听那些老头子唠叨,没有一个能说出个解决法子,就知道抱怨。”

皇后感叹。

突然,皇后正身问道:“苏公子,朝廷上下有人说皇后牝鸡司晨,干涉朝政,您怎么看?”

“不识好歹,一群王八蛋!”

苏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