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欢秦仲殊)长兄如母完整版阅读_《长兄如母》最新热门小说

周清欢秦仲殊是小说推荐小说《长兄如母》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紫楪绽息”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周清欢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明明女儿身,偏偏以男儿装示人没有雄伟的理想,没有傲人的技能,只想平平淡淡的活着…

点击阅读全文

第3章 适志而为


清欢困在小屋十来天后,才在奶奶的允许下,出来屋子在院子里走走。而且限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时刻。

此时她正坐在门前朝阳的木凳子上,本想轻托红腮,做一幅优雅清愁的模样。但考虑到现在是男性的人设,只能抱着瘦弱的膀子,脸稍稍抬高,四十五度转向,眼神忧郁的看着两个小妮子叽叽喳喳的给鸡喂食。

大半个月了,清欢逐渐接受了现实。不管什么原因,她已经实实在在的留在了这里,是梦境也好,是什么其他不知道的理由也罢。

庄周梦蝶,蝶化庄生。庄子自己不知道是梦中化为蝴蝶,还是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

记得清人张潮的《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

蝴蝶梦庄周,谁又能说这不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

幸与不幸,外人不足道也。

周清欢现在不也是分不清是自己入梦来到这里,还是自己做梦经历了那一世。

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既然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那就适志而为,随遇而安。

佛曰:种什因,得什么果。

既来之,则安之。

没准这就是她的命。她清欢的命中劫…

从几个弟弟妹妹的言谈中,还有清欢刻意的引导下,她多多少少知道这个家基本的情况。

怎么说自己也是多经历过了36年的人生。要不老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呸呸呸,“老而不死是为精”。

再怎么单纯的人,阅历和经验也不是这几个小毛孩能比的。

清欢现在的周家不是本地人,是爷爷奶奶那辈官遣来的。所谓官遣,是通过官府迁移到这里的。具体因为什么,不得知。

爷爷奶奶膝下有两儿一女。现在的父亲是老大。排老二的是姑姑,嫁去邻村了。老三弟弟,在府城给人打短工。

爷爷去世的早,差不多小十年了。母亲因病去世,因为什么病,这些小屁孩不清楚。三婶也没了。没了是什么意思,详情不知。

主要是两个大点的弟弟,清欢不敢往深里去套。两个小点的又说不清。

噢,老二清泉和老四明珠是三叔家的孩子。她现在的生理年龄13岁,清泉11岁,青松9岁,明珠7岁,月照5岁。

这是按虚岁算的。清欢想,若是按周岁算,有的可能还要小一些吧。

她们老周家的孩子是商量好了吧,间隔蹦出来的。

想到这里,清欢“呲”的笑出声来。

对上两个小妹疑惑的目光,她赶忙摆出正襟危坐的样子。

唉,自己是有点急脾气。据说,小时候性格开朗活泼,人见人爱…成年后虽然有变化但骨子里还是比较传统的。

现在这天马行空的中二走向,难道是自己隐藏的性格,被真实的梦境给开发出来了?

清欢从这段时间的“侦察”中得出,原身脾气比较不错,性格有些腼腆,似乎不怎么爱讲话…

很好,没有鲜明突出的性格,也很符合她现实的情况:仗着有病,身体状况不好,她本着“少说话,多做事”…噢,事也没得做。

只能少说话,多观察,慢慢融入这个家。

无论是梦,还是其他的,终究能活着,并且要好好的活着,谁愿意去作啊!

因为,就算这一切都是虚妄,可饿肚子的感觉是作不了假的,嘤嘤嘤……

这个家应该勉强能温饱的。或许是自己病了,单独吃小灶,按自己的视角,吃的算是清汤寡水…都不如。

但从两个小妹妹偶尔看着端向自己房间的饭碗,不经意露出垂涎的样子,其他人的伙食可想而知。

“四妹,五妹…”清欢轻声试探着叫,她不确定原身是怎么称呼的。

明妹妹?珠妹妹(猪?不好吧)。月妹妹?照妹妹(找妹妹?)明,月两字,字是好字,但加上妹妹二字,咦~~咋滴都觉的一股白莲味。

“大哥!”听到清欢的招呼,两人欢跳着聚过来。

“哥哥想出去走走,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吗?”

要不是不熟悉地形,不认识乡邻,这两小只跟着就是俩拖后腿的。

清欢根据气温、日照和周围的树木,判断这大约是农历三月份的样子。万物生发的季节。

守在家里挨饿,不如出去找找看。万一能捡到根大猪腿呢!

即使现实是骨感的,也要敢于去大胆幻想。

“不行!奶让我俩看着你在家里养病。你上次就是出去才病了。还是强叔捎信儿,大伯背你回来的…”明珠小大人般的口气,坚决反对。

“奶是怕我做活,养不好病。我只是出去散散步,又累不着,不碍养病的。”清欢循循善诱道:“咱们出去,你可以给咱家的鸡还有大黑找些草吃,我看它们都瘦了,鸡不好好下蛋,大黑也不长肉。唉!”

小孩子本性贪玩,为了清欢,被拘在家,还能“任劳任怨”,说明心性够纯朴了。但有机会出去,还是经不住渴望的。

两小姐妹嘀咕,不,商量了一下。就愉快的决定了:“大哥,你就只准跟着我们,不能累着了哦?!”

“好!好!两位大小姐,唯命是从!”为了能出去,清欢难得小孩心性的郑重保证。

换来两小只银铃般的笑声。

月照找出来小篮子,小筐子。明珠拿来一把小铲子,一把小刀头。

清欢顺手拿了一条补丁布袋塞进小篮子。面对明珠的质疑,只好说是要碰到能吃的,分类放置。

出去遇到三俩的乡邻,清欢总是先笑脸相迎,等两小只:二伯,五婶,三奶奶的喊了,清欢再跟着叫人。

村里人看到清欢出门,虽然也有的意外,但总归一句:你好多了啊,多注意身体之类的,寒暄几句就过去了。

自己一个小半大孩子,在不太相熟的大人面前,哪有那么多的情面。

在吃不饱饭的年代,谁有那个精力管闲事。

甚好!甚好!幸哉!幸哉!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