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仇恨值爆表直接十连抽(李为小说)免费阅读

李匡威看到刘长吏,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知道他是担心,这捷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现在,李匡威还没有办法,告诉刘长吏。

他担心的这些事,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李匡威还差一些仇恨值,就可以从系统商城里,兑换出五万斤红薯。

所以,现在还没有办法告诉他,钱粮不是问题。

他在契丹那里,缴获的那些钱财,也完全可以轻松的,撑过这一年。

现在还是唐僖宗当政时期啊,只要有钱还是可以购买到大量粮食。

李匡威挥手将他赶走。

他在刘长吏的眼中居然是这样的形象。

多大点事啊!

他表示,这些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

捷报里的内容,李匡威都是认真的。

李匡威只道向朝廷提出,在自己的领地安置流民。

不出意外,他们一定不会同意。

但朝廷自己,没有能力安置流民,并且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越发减弱。

连地方节度使都对付不过来,哪里还有能力,管大量的流民。

哪怕想阻止流民涌入幽州,也是有心无力。

李匡威既然在奏折上特意提起,自然是有准备。

朝廷虽然日薄西山,但还是正统拥有大义。

发出去的告令,百姓还是认同有影响力,不是一方节度使的告令能比的。

私下,李匡威还写了一道奏封。

表示要是朝廷做这个顺水人情,李匡威可以在幽州,声援朝廷,牵制河东的李克用。

虽然只是在一旁声援,表明立场站在朝廷这边。

但他相信朝廷会同意他的请求。

这在朝堂看来,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获得牵制李克用的盟友。

这很划算。

朝廷的公信力,到了唐末已经很低了。

李匡威才不会天真认为,百姓看到告令,就不远千里的去往幽州。

他不过是需要朝廷的名义罢了。

吸纳流民,最主要的难度,还是流民自己身上。

因为战乱,这些流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

开始逃往安定富裕的地方,只为活命。

幽州自古就和富裕这两个字搭不上边。

并且地处北疆,和塞外草原接壤,时时刻刻要面临异族的袭扰。

李匡威出兵契丹,奇袭契丹王帐并且大获全胜,极其高调的汇报给长安。

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卢龙军的强大武力。

给那群流民,一剂强心剂。

而这极其吸引人的安置条件,就是给流民心里的一记重击。

只要他们知道,并且相信后,天下流民尽归李匡威之手。

这看似丰厚的安家条件,在李匡威眼里。

真正需要支付的,不过是半年的钱粮。

幽州地广人稀。

别的可能不多,田地是绝对不缺的。

每人分五亩田地,来多少流民,都有的分。

种子他可以到系统商城兑换,兑换红薯需要仇恨值三万点。

一次能够兑换10万斤,用来当种子完全足够。

他支付的半年钱粮,哪有那么容易吃上。

流民吃完饭闲着,反而容易发生事情。

光顾着指望官府,吃完了睡,睡完了吃,还有房子送。

他这里又不是慈善机构。

以工代赈,反而符合人性。

靠自己双手获取,也可以让他们拿的心安理得。

而混迹在流民中,想好吃懒做还有东西拿的懒汉和混混,请直接出门右拐。

每人分发的房子,自己伐木建造,他规划土地就可以了。

简易的农具,可以由他们自己打造,官府免费出材料。

从草原,缴获的三十五万头耕牛。

李匡威决定分发给,幽州百姓和来到幽州的流民,几家共有一头。

只是暂借给他们。

可以分五年用结余的粮食,归还成本价就可以。

到时候就属于几家共有的耕牛。

李匡威不是没有想过,将耕牛免费送给他们。

但一头耕牛,对一家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一户分一头耕牛,不够分。

几家或十几家共用一头耕牛,免费送给他们。

出于人性考量,有些人不会珍惜。

只有让他们每人都出过钱粮购买,反而每人都会爱惜耕牛。

他们播完种子,建造好房屋后,多余的时间,还可以组织他们。

去兴修水利,疏通河道。

所以,这封安置流民的告文,田地、种子、农具、房子、大量的钱粮,看似幽州负担极大。

但只要撑过了这半年,幽州再无粮食上的困扰,也没有人口限制的烦恼,还能获得免费的劳动力。

这要在后世,怕是会被人奸商中的奸商。

但在这里,这群一无所有的流民,还会对李匡威感恩戴德。

..............

长安,皇宫。

唐僖宗李儇,接到来自幽州的奏报,也是被气笑了。

李儇此时25岁,十分热衷玩乐。

但经历的黄巢之乱,已经醒悟过来,想励精图治。

但身体,经过数年经魂,已经每况愈下了。

此时,唐僖宗看着这份不要脸的捷报。

更加厌烦,这些桀骜不驯的节度使。

这小小契丹,哪有胆子觊觎大唐。

只怕是觊觎幽州,引起李匡威的警觉。

随后发生,出兵大破契丹的事。

这边境战争时有发生,这次如此高调,是告诉朝廷,卢龙军的强大武力吗?

还假惺惺的说,其他节度使目无朝廷。

难道,他就将朝廷放在眼里了。

李匡威要是将朝廷放在眼里,还会在奏报里提幽州安置流民的事。

这简直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还极其嚣张的,让朝廷帮助他,还美其名曰为天下百姓。

这是在嘲讽朝廷,没有能力安置流民,他帮忙代办吗?

李儇外逃蜀地数年。

刚平定黄巢之乱,回到长安不久。

对这些讨要官职和利益后,才答应帮助朝廷平叛的节度使,没有半点好感。

李儇先入为主,感觉这奏报恶意满满,一字一句都透露着嘲讽的意思。

他面前还摆放着,另外两份附带的奏折。

李匡威如此大张旗鼓的,送了奏报,不可能就是为了嘲讽朝廷。

为了弄清楚目的,李儇咬着牙,拿起另外一封奏折。

看完这封奏折后,李儇面无表情,面上显的平静。

和刚刚查封奏折的反应,截然不同。

但李儇的气息,变的更加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