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一家人(书林外传小说)免费阅读

小说:淇水一家人 作者:书林外传 简介:张金花一家善良、积极向上。但弟媳妇生活不检点,哥哥也被感情所困状况百出,在经历了一场劫难之后,大家也是互相责难,感情崩溃。后来,在张金花的努力下,一家人和好如初。张金花感到要维护一个家族,光靠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支持正版阅读:番茄小说 淇水一家人

《淇水一家人》第一章 金花想跟着父亲去外面看看免费阅读

“爹——!爹——!爹……”

一个小姑娘凄厉的哭喊声响彻山谷。

她穿着红色格子衬衫,天蓝色裤子,辫子没有扎起来,头发乱糟糟地飘在脑后,看起来五六岁的年纪。

她从早上开始就跑到大南岭山脚下,像要逃难似的跑到一个路口哭喊一阵,见没人回应,又跑到另一个路口哭喊一阵。

高大雄伟的大南岭面目狰狞,冷漠地矗立着,想要悄悄地把姑娘吞噬了一般,任凭姑娘的哭喊声在山谷中回荡。一股无名的恐惧突然袭来,姑娘打了一个寒噤。

她朝一个叫“一只靴”的山峰上一看,隐隐约约看到有一群羊,姑娘仿佛看到了希望,就一口气爬了上去。见一个放羊的正坐在峰顶上看着羊儿吃草,就哭着问:“大偏爷爷,你看到我爹了吗?”

放羊的吃了一惊,呵斥她说:“金花,你怎么跑到这儿了?我在这儿坐了一上午都没见你爹,他们卖柿子的早上三四点钟就出发了,你怎么能赶上他们!你快回家去吧!”

金花止住哭声,不声不响地转过身来往山下走。

张大偏腿有点瘸,是专门给村里放羊的,各家各户的羊都由他放着。他是张金花的邻居,是本家族一个已经出了五服的爷爷。

张金花平常喜欢跟着哥哥和伙伴们,挎着爷爷给他们用柳条编的小篮子,跟在羊群后面拾羊粪。

山里是很很穷的,一般人家舍不得买化肥,羊粪便成了庄稼很好的肥料。

张大偏很不喜欢孩子们这样,因为他们一直盯着羊屁股,一见哪只羊拉屎就跑过去用篮子接,把羊吓得到处乱跑,不但影响羊儿吃草,还会加重大偏的劳动量。

有时把大偏逼急了,就掷石子吓唬孩子们离羊群远一点。有一回还不小心把石子投到了张金成的头上,起了个大包。

孩子们很不喜欢大偏爷爷,就调皮地给他编了好多骂他的顺口溜,一见他放羊回来,大家就站在路两旁朗诵顺口溜。

开始大偏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听明白是骂他,一见孩子们“列队迎接”就装作要扔石子的样子,把这群熊孩子吓得四散逃窜。

今天金花一个人遇见了他,不敢缠着他送自己去追赶父亲,只好小心翼翼地下了山。

金花一边下山,一边听见大偏爷爷嘟囔着说:“小妮子,小小年纪这么大胆,一个人敢上这么高的山!”

金花往回扭头看了一下,也没敢说什么。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但是今天的天气却分外热。金花身上穿的是今年春天爹娘带她和哥哥去县里照相时买的衣服。

金花是离大南岭最近的大雁村的张德山的女儿。张德山是村里的电工,大儿子张金成八岁,刚上一年级,女儿金花六岁,二儿子张银成今年四岁,二女儿樱花今年两岁,家里还有个刚出生的三女儿宝花。

张德山的妻子李青莲很会唱戏,是白龙庙村宣传队的好唱家,经常领着孩子们在各个村子里演出。

他们排了好长时间的一部好戏,还以“青龙乡文化艺术团”的名义去县里演出过。

金花的母亲李青莲是宣传队的艺术团骨干,演的是主角儿,父亲是舞台上干杂事的。

排练的时候,爹娘天天带着金花儿,金花都把戏词都背得滚瓜烂熟了。

金花长大后一直喜欢听戏,有好多唱段她没学过也会唱,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想想,肯定是父母一直带她出去参加演出的原因。每次她都是聚精会神地看着,如果让她代替母亲演出,她也能唱个八九不离十。

那天去县里演出时,父母把弟弟和妹妹留给奶奶,领着她和哥哥一起去了。

自从那次去过县里后,大山外面的世界就深深吸引了她。她回来后向伙伴们描述自己在县里的所见所闻,把伙伴们羡慕得赞口不绝。

但是王淑梅姐妹对此却不屑一顾,淑梅还说:“这有什么稀罕的?我爹在部队医院时,我们还去过省里呢!”

淑梅比金花大一岁,她家姐妹三个,父亲王永森以前在部队医院是个医生,后来转业回到青龙乡卫生院工作。她们家是大雁村最富有的人家之一。另一家富有人家就是乡村医生马贵家。

那天,村上的秋红丢了买火柴的五分钱就被她娘打了一顿,硬逼着她在一个石头缝里找到了。淑梅听说后不屑一顾地说:“哼,看那穷酸样,我娘丢了五块钱连找都没找!”

金花最看不惯的就是淑梅那趾高气昂的样子,但是人家家里条件确实很好,这也没办法,现在她唯一能跟她比的就是出山的次数。

昨天晚上,她听父亲说要和村里的人一起去乡里卖柿子,她就吵着要去,父亲答应说让她去她才去睡觉了。

可是第二天醒来,父亲就不见了。她一边偷偷地哭着一边换好了衣服,背着母亲悄悄地往大南岭方向跑去。她想跟着父亲再走出大山去看看,她知道只要赶上父亲他就会领着自己去的,或许回来的路上还会背着自己。可是父亲却不声不响地走了。

地里已全部种上了麦子。黄色的野菊花开得满地都是,一丛丛、一簇簇,金花看了满心欢喜,一边走一边摘了一大把拿在手里。

昨天,村民们把柿子摘了下来,今天翻山越岭挑往青龙乡所在地去卖了,每棵柿树下都是一片狼藉。兰花一边走一边捡着好看的叶子,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两兜,今天回去又有可以给小伙伴们分享的东西了。

节气还不到霜降,田野里只偶尔有一两家在山上的荒地里刨红薯的人家,所以张金花并不怎么害怕。

她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不远处,淇溪的水哗哗地流着,一直流到淇河里。它的源头就是村头的那口水井。

金花不用担心回家挨吵,因为母亲刚生过妹妹,顾不上她。此时的奶奶肯定已经把她的名字喊遍了整个村子,这也没什么,奶奶经常这样,她知道了也不会告诉母亲的。

此时的张德山正和卖柿子的村民们在青龙乡收柿子的门市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第二辆卡车的到来。

一起来卖柿子的有二三十个人,年龄最大的是张德山本家的大哥张群山,最小的是大雁村的乡村医生——马贵的两个年仅十七岁的双胞胎儿子马平和马全。

马平和马全是马贵的两个最得意的儿子,他们早就学会了马贵的全部医术,他们跟乡卫生院的人是很熟悉的。据说马贵正在走关系要安排两个儿子去卫生院上班。

马平和马全在金花家的河对岸住着,他们平时很喜欢金花,天天逗她玩耍。在张德山夫妇眼里,马贵的这两个儿子是很有出息的。

本家张林山的大女儿杏花儿和村委会委员张永堂的一个远房侄女连香也来了。山里人出来一趟不容易,昨天得到了可靠消息说今天供销社真的要收柿子,所以都抢着要来。

杏花和连香都十七八岁的年纪,出落得非常漂亮。

青龙乡地处山区,周围的山连绵不断,层层包围。今年柿子大丰收,青龙乡中口和南口各村交通方便,人家早早就开着拖拉机或拉着平车来乡门市部门口排队了。

大雁村所在的白龙庙村属于青龙乡北口的。村委的委员张永堂四点钟就带着队伍出发了,大家挑着满满的一担担柿子,马不停蹄,翻山越岭,体力严重透支。当赶到门市部门口时已经排好了长长的队伍。

大家只好把担子放在队伍后面排队等候。

今天收柿子的有三辆卡车,快到中午的时候,马上就要轮到称大雁村的了,卡车却已装满,人家不再称了。

张永堂就跟领导们说:“我们这么大老远过来,把人都累得不行了,好歹给我们称一下,便宜点没关系,不能让我们再挑那么远回去呀!”

这个门市部是公家的,服务态度很不好,领导就不耐烦地说:“我收那么多烂柿子放哪儿干什么?怄粪哪!”

张永堂好说歹说,门市部的人说什么都不收了。大家焦急地看着门市部主任,求他想想办法。

门市部主任回去一会儿,有一个人就出来说已经联系了县里再派一辆卡车过来,可是能不能来还不一定。村民们就耐心地等待着。

眼看已经到了中午,大家饥肠辘辘。

都是穷乡僻壤出来的人,平常兜里根本不装钱。今天都没带钱,大家都想着卖了柿子好去食堂吃一顿饱饭的。

张永堂也没有带钱,他根本没想到他们的柿子会卖不出去。

没事儿,忍吧!灾荒年年连续饿几天都没事儿,今天就饿一顿也能挺过去。

张德山一模兜里还有儿子张金成昨天退书钱交给他的一毛钱,就悄悄地来到乡里的食堂,准备买两个馒头塞给本家大哥张群山。他那么大岁数了,还有残疾,德山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张群山是本家山字辈年龄最大的一个人,他十五岁就参加了红军。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解放战争各大战役中,他几乎都是一级勋章。

在一次战斗中,张群山被敌人的飞机大炮震得口歪眼斜,最后不得不回到村里参加劳动。

他是大雁村的骄傲,他经常在茶余饭后跟村里的孩子们讲述他参加的每一次战斗。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总是让孩子们泪流满面,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国家对于张群山这样的功臣,是非常照顾的,但是张群山不愿意走出大山,他觉得这样的日子过着才舒坦。

张德山来到食堂,馒头只剩下了一个,张德山就问他们有没有一些残汤剩饭,说跟他们一起来的有老人,怕饿得受不了。食堂领导说:“如果有钱可以给你们做饭。”

张德山把他们的情况跟食堂领导说了,食堂人说可以免费给他们烧一壶开水。

张德山把张群山叫到暗地里让他吃馒头,说自己吃过了,被张群山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张群山作为战斗英雄从来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

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精神,才让他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取得了二十七枚勋章。也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像他这样的英雄才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张德山无奈只好自己偷偷地把馒头咽了下去,然后领着大伙儿到食堂喝了水。

眼看太阳要落山了,卡车还没有来,人们劳累了一天没有吃饭,喝下去的那点水根本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张永堂说:“看来天气要变,咱们把柿子先寄放到供销社,明天再来卖吧。”

白龙庙村地处深山,到乡里干什么都得翻过高大雄伟的大南岭。

大家疲惫不堪地往回走,越往山上走天越冷。这几天天气一直是很好的,谁也不会想到今天天气会突然变冷,所以出发时都穿着单衣服。本来想赶中午就回去的,没想到在乡门市部门口饥肠辘辘地等了一天。

山里人吃食不多,就是有一家有亲戚在青龙村的,带这么多人去吃饭也不好意思,撇下别人自己去吃饭也觉得不合适。

乡村医生马贵的两个大儿子跟乡卫生院的人很熟,他们冷得不行,就跑下山到医院借了两套衣服又往回走。当他们赶上疲惫不堪的人群时,自己也累得几乎趴下了。张永堂吵他们说:“也不嫌累得慌,天变了就住到医院不行?非要赶过来!”

马平嬉皮笑脸地说:“跟大家一起来了不一起走,那算什么?”

他们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大南岭的魔掌。

——

作者有话说:

(内容纯属虚构)